目录
理论研究
文学的划域求本——重读钱中文、童庆炳“审美意识形态论”高楠;肇钒伊;1-9+19
论中国特色文艺治理话语:品格、类型与效应刘涛;王洁群;10-19
从“自由人”到“第三种人”——胡秋原的“文化斗争论争”重探阮芸妍;20-28
现当代古体诗词应否入史之论争的核心问题思考谭光辉;王辉;29-36
中国儿童文学博士学位论文的产出方式与学科发展研究——以2001至2020年136篇博士学位论文为中心王泉根;37-46
古代文学
《管子》“桓公问”故事的文本来源问题再检视——由清华简《管仲》篇谈起苗江磊;47-54
晚近十年(2010—2019)日本陶渊明影响研究管窥张月;姚燕;55-62
唐人南行北归诗空间三层位论李德辉;63-72
宋四六代言书写的互动性:基于文本生成过程的考察戴路;73-81
苏轼“和陶诗”的形式特征及其文体史意义姜俵容;82-90
论晚清北京小说版画的文本接受与传播李国平;程国赋;91-102
南社诗人群体的情感建构与政治抒写——以联句活动为中心朱家英;103-110+120
中国古代文人结社的现代转型李玉栓;111-120
古代文论
论战国楚简中乐学文献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学批评意蕴谭梅;121-129
“兴”的重新发现与南宋中期“杂兴体”的郁起程维;130-136
隐微叙事与清人对韩愈墓志铭的批评诸雨辰;137-143
现当代文学
论曹禺未完成的多幕话剧《桥》王学振;144-152
存在主义视野下的曹禺戏剧主题研究——以《雷雨》《日出》《原野》《北京人》为中心崔云伟;王金;153-160
《色,戒》的改写与张爱玲自我形象的重塑万永凤;李永东;161-166
张爱玲的后期情感与创作新变刘雨;167-175
昌耀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悖论性及其诗学意义范云晶;176-183
比较文学
论中英山水自然诗的意境吴伏生;184-196
晚清使西日记想象西方的方式论张慧佳;197-204
湖南文学与湖湘文化研究_专题:学习二十大精神 促进湖南文学繁荣发展
词语创世和它的时间奇遇——评王跃文的长篇小说《家山》叶立文;205-211
小历史空间中的个体精神成长——评水运宪长篇小说《戴花》晏杰雄;212-220